马斯克拟430亿美元收购推特:我要释放它;从半导体器件解读扫地机器人;本土龙头组团拉开汽车MOSFET国产替代序幕

2023-12-25 13:38:04 浓缩饲料

产品介绍

  3.集微咨询:汽车将成MOSFET最大应用市场,本土龙头组团拉开国产替代序幕

  5.【芯版图】头部厂商主导布局HyperRAM,开启边缘终端计算应用的钥匙?

  北京时间4月14日消息,和外界预期的一样,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最终向Twitter发出了收购要约。马斯克在写给Twitter董事会的信件中称,Twitter拥有非凡的潜力,他要释放这一潜力。

  马斯克已是Twitter最大股东,持有9.1%的股份。他提议以每股54.20美元现金出价收购Twitter,较Twitter 1月28日的收盘价溢价54%,总价值约为430亿美元。受此消息提振,Twitter股价在盘前飙升了18%。

  我投资Twitter是因为我相信它具备了成为全世界平台的潜力,而且我相信对于一个正常运作的民主国家来说是一种社会责任(societal imperative)。

  然而,自从我进行了投资后,我现在意识到,以目前的形式,此公司既不会繁荣发展,也不会满足社会的需求。Twitter需要转型成为一家私人公司。

  因此,我提出以每股54.20美元的现金收购Twitter 100%股份,较我开始投资Twitter的前一天溢价54%,较我公开宣布投资消息的前一天溢价38%。我的报价是我能够提出的最好、最终的报价。如果它没有被接受,我将要重新考虑我作为股东的立场。

  作为舶来品,扫地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属于智能家居产品的“后进生”。近几年,随着扫地机器人功能和技术的更迭,主流扫地机器人清扫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升,有些旗舰机型几乎能做到零误撞,扫地机器人对于毛发、灰尘、碎屑的清扫效果也要远胜于人工清扫,因其实用性的提高,市场需求量也随之逐年增长。

  据Euromonitor和IFR统计,2019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销售规模约为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1.2亿元),2020年上升至55亿美金(约合352亿人民币),其市场规模及渗透率都呈现逐年上涨态势,预估至2024年将达到231.4亿美元。

  得益于庞大的消费群体,扫地机器人销量在中国呈爆发式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扫地机器人市场。2020年中国扫地机器人销售额为94.1亿元,同比增速22%。

  扫地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品类中智能化程度较高,除清扫、吸尘、拖地等基本功能之外,智能功能也有了极大的提升,AI视觉识别、dToF导航、3D结构光等技术成功应用于扫地机器人,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产品功能的增加也为半导体器件带来了诸多新的应用机会。

  扫地机器人的结构可以分为系统控制模块、电机模块、传感器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五个部分。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模块的超声波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感知外部的环境,将收集的数据反馈给系统控制单元,在经由内部算法运算规划整体的运行轨迹,实现“定位-构图-规划-清扫”一体化的智能清扫方案。

  智能扫地机器人可以自行按照最优化的清洁路径进行全面的清扫,当它没有电的时候,还可以自动回到充电桩去充电。由于充电端口在外部,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极易损坏内部电路,故而充电端口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此外,扫地机器人很多的对外的Interface、Sensors,例如像按键、USB口、RF天线、IO口等敏感接口,都需要加以ESD保护。

  保护原理:TVS+OVP组合进行浪涌防护。当充电端有异常瞬间高浪涌电压时,输入端的TVS会迅速把高浪涌电压钳位至一个较低的数值,若此时的输入电压仍超过OVP阈值电压,OVP会快速响应并切断主回路,以保护后端器件避免造成间歇或永久失效。

  电源模块是扫地机器人的动力源泉,良好的电源管理可以使扫地机内部各器件在最合适的电压环境下工作,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扫地机器人主要依靠内部蓄电池供电,为了延长电池使用时间提高机器人工作效率,在电源模块中增加线性稳压器是最好的选择。

  维安LDO产品均采用小型封装,具有宽电压输入,同时低功耗、低噪声等性能,反应速度快,可以提高电源模块的整体工作效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扫地机器人怎么样才能“动起来”为我们服务,答案是智能的控制加驱动。在控制驱动模块中,最常见的是驱动IC直接驱动MOS管。这里的驱动IC的驱动能力、MOS管寄生电容大小、驱动电阻阻值都将影响MOS管开关速度。

  各种各样的MOS驱动电路很难定义哪一种是最好的,需要客户根据具体应用,结合MOS管厂商的产品,不断对电路及参数进行优化,打磨出最合适自己应用的驱动方案,为此,维安开发了参数封装品类齐全的驱动MOSFET和信号开关控制的MOSFET来满足设计者的需求。

  锂电池是扫地机人“力量之源”,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过充电、过放电和过放流都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严重者会导致锂电池燃烧、爆炸状况。每块锂电池都需要安装一块安全保护板,由一块专用IC和若干锂电保护的MOSFET、FUSE等外部元件组成,通过保护环路有效监测并防止对电池产生损害、防止过充、过放和短路造成的危险。

  保护原理:电池保护回路串一颗贴片型的陶瓷PTC,当感应到一级保护MOSFET过温后,陶瓷PTC阻值突变,从而分压大幅增加,触发MOSFET打开。

  维安(WAYON)是电路保护元器件及功率半导体提供商。WAYON始终坚持“以客户为导向,以技术为本,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引领市场,努力成为全球电路保护元器件及功率半导体的领先品牌。

  3、集微咨询:汽车将成MOSFET最大应用市场,本土龙头组团拉开国产替代序幕

  - 汽车加速“四化”背景下,ADAS、电气化动力系统、高性能计算成为汽车半导体的三大主要增量领域,驱动MOSFET快速上车,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赶超消费电子,成为MOSFET的最大应用领域;仅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需求量将从2021年的12.46亿个提升至2025年的41.3亿个;

  -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车载及充电桩均是MOSFET的重要增量市场。至2026年,全球车规级MOSFET的市场规模预计为3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12.25%;其中在电动汽车领域增速最快,2020年-2026年的年复合增速达38.31%;

  - 我国MOSFET市场主要为国际企业所垄断,尤其在中高端市场,国产化率仍很低。不过,一批本土产业链企业早已对车规级市场进行布局,在汽车电动化超长景气期驱动下,本土龙头企业正式拉开了车规级MOSFET国产替代的序幕。

  汽车电动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大幅增加了对IGBT功率器件的需求量,也导致了MOSFET用量激增。在全球汽车芯片短缺背景下,继IGBT出现供应紧张形势之后,MOSFET也出现了短缺情况。近日,韩国现代汽车就遇到了严重的缺芯问题,MOSFET是其中的料号之一,而为了满足汽车的持续生产需要,现代汽车已在计划采购家电IC替代。

  韩国现代的困境,再次给本土汽车半导体产业链敲响警钟。相比国际市场,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缺芯困境,一是我国汽车产销量巨大,截至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对MOSFET的需求量巨大;二是我国MOSFET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替代比例很低,一旦国际供应链出现异动,将会拉大我国的MOSFET供需缺口。

  地缘政治背景下,叠加缺芯的影响,以安世半导体、华润微、扬杰科技、吉林华微电子、新洁能、士兰微、东微半导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正在加快车规级MOSFET国产替代进程,以期满足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发布的全球碳中和路线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5500万辆,比2020年增长18倍。而我国也将继续保持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头羊地位,乘联会分析认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600万辆,结合IEA增速预测,预计我国到2025年新能源新车销量约为1400万辆;到2030年新能源新车占比或将超80%。

  伴随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及持续的景气市场,车规级半导体器件上车结构正在快速发生改变。Gartner分析认为,按应用划分,2020年-2030年,ADAS、电气化动力系统、高性能计算将成为汽车增量最明显的3类汽车半导体增量领域,其中电气化动力系统增量位居第二位,将从2020年的38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99亿美元。

  如果按半导体器件类型划分,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增幅最大,2020年营收为61亿美元,到2030年预计达到265亿美元。这将是整个汽车半导体市场中营收规模最大的市场,Gartner分析认为,增长的驱动力是BEV(纯电动汽车)的单位需求量以及电动动力系统在HEV中的应用量增加。另外,功率芯片也将在电动汽车充电站中加大应用,并带来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至2030年整车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仅为2.0%,但在功率半导体持续增量驱动下,单车半导体价值量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的10年年复合年增长率提升至5%,单车平均价值量也从2020年的489美元/辆增长至2030年的850美元/辆。

  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变革,正在改变汽车半导体的上车结构,将带来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的快速发展,以IGBT、MOSFET为代表的器件,将受益成为汽车变革的重要基石。

  功率半导体包括功率分立器件和功率IC两大类,其中,功率分立器件又分为功率二极管、晶闸管、功率MOSFET、IGBT、BJT等,功率MOSFET可再细分为VDMOS、屏蔽栅MOSFET、超级结MOSFET等。

  其中,MOSFET是功率分立器件中用量最大器件类型,广泛应用于音画设备、无线设备、家用电器、医疗设备、计算存储、汽车电子、工业、网络通讯等行业中。据Omdia预测,2022年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市场规模预计为151亿美元,未来几年仍将呈缓慢增长趋势,预计到2024年达到156亿美元,其中MOSFET市场占比超过50%,其后分别为整流器、IGBT、二极管、晶闸管等;中国市场同样如此,MOSFET占比也超过50%,与全球的占比基本相当。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是MOSFET消费大国,目前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40%。

  近年受益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IGBT需求量大增,并在比亚迪半导体、斯达半导、时代电气等本土企业的国产替代过程中,IGBT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而MOSFET则由于国产替代相对缓慢,真实需求往往被忽视,事实上MOSFET的重要性不亚于IGBT。

  早在2013年,MOSFET前三大应用市场中,均无汽车领域的身影;不过Yole数据显示, 2020年汽车(含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以20%的占比已成为MOSFET第二大应用市场;预计到2026年,汽车将晋级为MOSFET最大应用市场,合计占比为33%,消费电子市场则退居其次,占比为28%。

  相比IGBT,MOSFET具有耐冲击性好、故障率低、可扩展性好、支持高频等特点,常用于低压大电流的领域,在汽车中,电动座椅调节、电池电路保护、雨刷器的直流电机、LED照明系统、车载充电器(OBC)等均有MOSFET的身影;而IGBT主要用于车载充电器(OBC)、电池管理系统、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转向等高压辅助系统,两者形成互补。

  从英飞凌公布的新能源汽车MOSFET解决方案可见,一辆车的MOSFET分立器件用量接近200个(不含集成设计的Switch、PMIC中的MOSFET),其中汽车互联与安全22个,影音娱乐5个,车身电子及照明82个,底盘/安全及自动驾驶75个。英飞凌同时指出,部分高端新能源汽车车型对MOSFET的需求可达400个/辆以上。

  若以200个/辆作为基数进行计算,仅新能源汽车领域,2021年全球对MOSFET的需求量就高达12.46亿个;至2025年将高达41.3亿个。

  集微咨询(JW Insights)分析发现,虽然全球MOSFET的市场规模变化不大,未来每年的增量表现非常平稳;但若单独分析汽车领域则会发现,MOSFET的用量,将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渗透而快速增长。相对传统燃油车来说,200-400个/辆的需求量,新能源汽车将会引爆车规级MOSFET市场。

  另外,在充电桩领域,虽然高压充电是主流趋势,但IGBT更适用于1000V以上、350A以上的大功率直流快充,由于该技术仍存在技术瓶颈,短期内看,MOSFET仍是充电桩的主流应用器件之一。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34万座,随车配套充电桩59.7万座,年度合计新增充电桩93.7万座。截至2021年,我国合计在运营充电桩261.7万座,其中公共充电桩114.7万座,随车配套充电桩147万座。2020年至2030年,我国还将投入190亿美元用于新增2000万座以上充电桩;另外,美国、欧洲也将分别投入110亿美元、170亿美元用于建设2000万座、2500万座充电桩,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在市场规模方面,结合Yole、Omdia等机构统计数据得知,2020年,全球汽车领域MOSFET市场规模为约为15亿美元(含传统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至2026年,将提升至3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12.25%。其中,电动汽车增长最快,其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亿美元激增至2026年的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38.31%。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超级结MOSFET较VDMOS具有导通电阻低、开关速度快、芯片体积小、发热低等优点,适于在500V、600V、650V及以上高电压场合使用,正加速替代VDMOS在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器(OBC)及充电桩等领域的应用。

  目前一辆汽车的OBC需要10多个超级结MOSFET,对应价值量约为200元;2021年全国充电桩对超级结MOSFET的采购量约为4.5亿元,由此计算得出,单个充电桩超级结MOSFET的平均价值量约为478元。进一步分析得知,2021年我国汽车OBC及充电桩的超级结MOSFET合计市场规模约为11.54亿元(不含汽车照明等应用),预计到2025年将提升至46.89亿元。

  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相比IGBT对新能源汽车的依赖,MOSFET无论是在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上,都有广泛应用,这导致汽车四化变革下,车规级MOSFET的市场增量不如IGBT明显,但相比其他器件来说,MOSFET的增量还是非常可观的,而且,其不局限于车载,在充电领域也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向高压充电平台发展,MOSFET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更适于高电压场合使用的超级结MOSFET将获得快速发展契机,并成为新能源汽车续能平台的重要支撑。

  虽然我国是全球MOSFET的最大应用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也引领全球,但至今我国所需的MOSFET仍严重依赖进口;而在中高端领域,进口比重高达90%以上。

  目前,全球供应MOSFET的企业较多,国际企业主要有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威世、罗姆、安森美、东芝、富士电机、美格纳等;国内主要有安世半导体、士兰微、新洁能、东微半导、扬杰科技、华润微、吉林华微电子等。根据Omdia 2020年报告,全球前十大MOSFET企业中,国际企业占据7席,中国仅安世半导体(闻泰科技收购)、华润微以及扬杰科技3家企业入围,分别位列第8、9、10位,合计市场规模不足9%。

  国内市场也主要为国际企业所支配,据Omdia 2020年报告,市占率靠前的十大企业中,国际企业占据6席,其中英飞凌以24.95%市占率位列第一,上榜的本土企业分别为华润微(第4)、扬杰科技(第8)、安世半导体(第9)、华微电子(第10),合计市场份额为14.34%。

  从整体市场规模看,无论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本土企业的MOSFET市占率都不高;具体到汽车领域,本土企业的市占率更低,不少企业甚至没有获得车规级认证,不仅如此,投入力度、研发进展都相对缓慢。

  分析发现,我国主要供应MOSFET的企业中,此前在汽车领域影响力较大的仅有闻泰科技所收购的安世半导体,该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车规级MOSFET芯片公司,拥有近1.6万种产品料号,在汽车类POWER MOSFET市场地位仅次于英飞凌,不过其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

  而包括华润微、扬杰科技、吉林华微电子在内的其他本土企业,此前经营重心聚焦于门槛相对低的领域,如华润微此前主要在两轮电动车上有所布局,扬杰科技则在消费类电子及安防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集微咨询(JW Insights)盘点发现,在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短缺之前,本土MOSFET企业对布局汽车电子非常谨慎,即便过去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本土供应链的呼声日渐高涨,但产品“上车”表现并不突显。另外,主机厂此前倾向于选择国际大厂的产品,也让本土对进入汽车电子领域产生投入产出比的担忧。

  不过近期由于芯片短缺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MOSFET交期最长已达52周,市场供应短缺情况日益明显。为满足生产需求,主机厂已在加大国产替代力度;而本土供应链企业也借助市场换挡契机,加速车规级MOSFET的自研及上车进程。

  自全球爆发汽车芯片供应短缺以来,叠加中国汽车迎来电动化的发展机遇,汽车电子市场出现了较长景气周期,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这成为了本土MOSFET企业选择快速切入汽车电子领域的重要底气。

  在市场持续向好发展驱动下,以安世半导体、华润微、扬杰科技、吉林华微电子、东微半导、新洁能、捷捷微电等为代表的本土MOSFET企业在汽车领域进展迅速,如捷捷微电已推出13款车规级MOSFET,新洁能推出的超结/屏蔽栅MOSFET性能可与英飞凌主力产品对标,东微半导的高压超级结占中国市场份额已达8.6%等。

  重要的是,目前在闻泰科技、吉林华微电子、新洁能、捷捷微电等企业的扩产项目中,已将车规级MOSFET列入扩产方向之一,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随着车规级产品的不断落地,扩产项目的逐步达产,借助汽车电动化契机,我国车用MOSFET真正拉开了国产替代大幕,未来必将在汽车电子领域拥有一席之地。而随着中国、欧洲、美国3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爆发并带来的MOSFET供需挑战,正在为本土供应链企业“上车”创造更长的景气周期。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土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还吸引了包括中科汉韵、派恩杰、立昂微、士兰微、龙腾半导、尚阳通等更多本土产业链企业入局,共同加速车用MOSFET自主化进程。

  集微网报道 2022年以来,受疫情及俄乌冲突严峻,宅经济效应减弱加之行业淡季来临影响,消费电子市场需求降温显著,相关应用诸如智能手机、TWS耳机、笔记本电脑、电视等出货目标陆续被下调,出货量也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

  此前,集微网已分别就近期智能手机、TWS耳机等领域被“砍单”事件作出分析。然而从业内人士以及多方调研机构发布的数据中了解到,“砍单”不仅存在于以上领域,整个PC行业也笼罩在出货下修压力之下,且降幅尤甚。

  因此,本文将从机构数据报告以及行业人士观点的角度,浅谈PC行业今年一季度及全年出货量走势及其所造成的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PC出货量下滑比例大约为9%左右,而这只是相对保守的估计。其进一步分析,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供应链影响,今年一季度PC厂商多数都出现库存积压的情况。同时,在疫情宅经济的带动下,PC行业已维持了近两年的高速增长时期,现在市场需求出现放缓的趋势也较为合理。

  据台媒报道,近期,多家一线PC品牌商都开始下调年度出货目标,包括联想、惠普、华硕和宏碁,降幅约为两位数百分比,部分供应商的订单削减幅度更是高达50%。

  其中,惠普中国区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将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对部分型号的PC出货量进行调整,调整幅度预计在10%左右。联想则是通过业务调整,增加市场需求更大的商用机型占比,以应对这一波“砍单潮”。

  不过,亦有厂商得以在此次砍单风波中“幸免于难”。比如戴尔的商用笔记本和苹果MacBook系列产品,由于强劲的下游需求,二者的出货量同比仍呈逆势增长趋势。

  业内人士强调,目前来看,只是中低端PC产品出货量受到影响,像联想、戴尔、苹果等品牌的商用和游戏功能机型,市场需求仍未见减少。

  尽管疫情引发的宅经济效应,大幅带动了远程办公和学习对于PC以及包括显示器需求的增长,但在疫情反弹、缺芯少料、俄乌战争以及市场增长动力减弱的因素下,终端需求显著下滑,不只是直接消费者,地方各级政府、公司、学校等场所对于PC的采购量纷纷开始缩减,各调研机构均对PC及显示器市场出货表现均呈消极预期。

  笔电市场领域,集邦咨询将原先2.38亿台的出货预期也下修至2.25亿台,年减8%。在供应链供货持续好转的情形下,该机构预估2022年第二季笔电(含Chromebook)出货量约5510万台,季减0.7%。

  Gartner最新PC出货量预测数据指出,2022年Q1全球PC出货量总计7750万台,同比下降7.3%,不过苹果全球Mac当季出货量有所增长,预估为700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650万台,增幅达8.6%。

  IDC报告也显示,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在内的传统PC全球出货量在2022年第一季度下降了5.1%。不过该机构认为,个人电脑销量的同比下降属于意料之中,即使在物流和供应链受阻的情况下,一季度PC全球出货量仍达到8050万台,而这也是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七个季度出货量超过8000万台。

  具体到品牌层面,相较2021年Q4,市场前五大供应商排名在2022年Q1中保持不变,其中联想以22.7%的市场份额居首,其次是惠普、戴尔、苹果以及华硕和宏碁,市占率分别为19.7%、17.1%、8.9%、6.9%和6.8%。在这当中,戴尔、苹果和华硕的出货量同比出现增长,其余品牌则呈同比下滑趋势。

  PC市场近期的遇冷行情,从IDC不久前发布的全球PC显示器追踪报告也可略见端倪。2021年,全球PC显示器出货量超出预期,同比增长了5.0%,出货量达到1.4亿台,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这一增势在年底出现放缓,由于需求放缓,2021年四季度全球PC显示器出货量同比下滑5.2%,预计2022年全球显示器出货量将会同比下滑3.6%。

  其中在中国地区,2021年中国PC显示器市场出货3231万台,同比增长9.7%,创十年来最高增幅。到了第四季出货走势同样出现转折,出货量仅有816万台,同比下滑2%。IDC预计,2022年中国PC显示器出货量更是不足3200万台,同比下滑1.4%。

  由此可见,在经过2021年的暴增后,PC市场的火热情况早已降温。不过,基于市场对商用领域机型的热度不减,相关厂商在维持PC核心业务的同时,亦通过业务转型形成更为稳固的业绩支撑。

  在近期举办的誓师大会上,联想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表示,将用3-4年左右的时间冲击IT服务领域的No.1,用5年左右时间冲击中国服务器市场NO.1,其还预计联想中国2022年3S业务(智能产品、智能基础设施、智慧服务)收入占比将超过30%,这都显示出联想中国正大力加码服务业务的决心。

  5、【芯版图】头部厂商主导布局HyperRAM,开启边缘终端计算应用的钥匙?

  作为利基型DRAM的分支,HyperRAM的市场机会,源于汽车电子、工业4.0、智能家居等市场的快速兴起,特别是伴随语音控制、图像识别包括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和距离识别等功能的普及,边缘设备的计算量与内存需求随之增长,其应用优势逐步凸显。

  而最近业内也迎来了新的进展:4月14日华邦电子与英飞凌合作推出更高带宽的HYPERRAM 3.0,使用新的16位扩展HyperBus接口,支持高达80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据悉,该产品是可穿戴设备等低功耗物联网应用的理想之选,同时也适用于汽车仪表盘、信息娱乐和远程通信系统、工业机器视觉、HMI显示器和通信模组等。

  目前,英飞凌、ISSI(被北京君正收购)和华邦电子是HyperRAM生态的主要存储厂商,但在应用方向上略有不同,英飞凌、ISSI目标市场为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华邦电子的定位依然从利基型DRAM出发,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

  SoC厂商中,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瑞萨等已经在其MCU产品中配备了HyperRAM接口,此外,据了解,Ambiq、高云半导体等也都在此技术方向上有布局。在IP领域,Cadence、Synopsys、Mobiveil等都开始提供了支持。

  为何受头部厂商青睐?华邦电子DRAM产品营销技术经理廖裕弘表示,当MCU芯片应用追求更高的速度时需要更大容量的内存,但很多应用会保留原来的运算功耗,相应地对DRAM的需求也有所调整。对于功耗、引脚数和成本,都有更苛刻的需求。所以Legacy DRAM会继续进化,HyperRAM正是瞄准了这一进化市场。

  Cypress(被英飞凌收购)是最早对外发表HyperBus接口技术的厂家,并在随后2015年推出首款基于HyperBus接口技术的HyperRAM产品,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调。自2019年宣布正式跨足HyperRAM市场,华邦电子对该技术及产品也是倍加推崇。

  据英飞凌官方消息介绍,HyperBus用于将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ASIC设备与随机存取NOR闪存、RAM或外围设备连接起来。HyperBus是一种利用并行和串行接口存储器的传统特性的接口,同时提高了系统性能、易于设计并降低了系统成本。

  因此基于HyperBus接口技术的HyperRAM产品的性能优势也十分明显:小尺寸、低引脚数、低功耗等。这也是目前行业内HyperRAM产品普遍存在的优势。华邦电子曾在其介绍中指出,相比Low Power SDRAM,在功率相近的要求下,HyperRAM的封装尺寸将会更小。此外,其HyperRAM的引脚数相对更少,集成也可大幅简化PCB的布局。

  目前,华邦电子的HyperRAM量产产品使用的是38纳米和25纳米制程, 后续产品将会以25nm为主流。封装方式上,BGA(24)为基本形态以满足主流市场,能做到车规等级;针对可穿戴设备及物联网应用,华邦电子还提供WLCSP封装。

  集微咨询在《全球存储市场规模将创新高 本土势力加速成长》报告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智能音箱(2021年全球年产2亿台,预计CAGR为30%)、扫地机(估计年产4000万台)、智能监控等智能家居产品的应用与兴起,AIoT设备、5G基站、汽车电子等带动全球利基型DRAM需求旺盛。

  从最早的物联网传感器数据上传云端分析,到如今要求边缘终端需做一些基本数据决策和计算,兼顾终端实时处理、低延迟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终端利基型存储的发展因此产生变化。

  据廖裕弘介绍,HyperRAM某种程度上就是Data Buffer,主要用于暂存图像或者是音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UI、触控荧幕、语音控制来展示。除此之外,部分网络会需要Buffer计算,包括协议之间的切换。

  以家用人脸识别场景为例,人脸图像被记录下来之后会被存在HyperRAM里面,然后再分成小块,把里面的特征值提取出来,放到嵌入式SRAM里面,用TinyML模型去做运算。

  此外,在语音助手终端里的关键字识别(KWS)架构设计里,HyperRAM的应用将会帮助降低终端的功耗、网络频宽占用时间等,有效解决智能终端对功耗、续航的强需求。

  受智能化、电气化等趋势发展影响,有业内人士预测,伴随物联网产业发展同步演进,HyperRAM的未来市场将会可期。同时,在汽车电子领域,如汽车仪表盘等,使用HyperRAM的几率可能会相对提升。

  人工智能的应用进入“深水区”,大量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也“走到前台”。而计算机视觉的实现离不开图像传感器的支撑,在这方面全局快门传感器以极具竞争力的成本、精准的测量成为首选的成像技术。

  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能够让计算机和系统从数字图像、视频和其它的视觉输入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采取行动或提出建议。

  ST亚太区影像事业部技术市场经理林国志介绍,从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场景来看,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深度感应,用于面容识别和3D扫描等应用场景。二是生物识别,这项应用采集人体各个部位的信息并将其用于身份识别,包括人脸、掌纹和虹膜等。二是AR/VR/MR,在元宇宙的概念下热度进一步升温。四是机器人与工业控制,如无人机和清洁机器人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避免相撞,需要物体检测和场景分析能力,包括条形码识别等。

  之所以全局快门“当道”,林国志对此解释说,作为传感器两种技术之一,卷帘快门传感器的设计是为了捕捉静态图像和视频拍摄,因此拥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和颜色处理能力。但其缺点在于,它是逐行拍摄图像,拍摄和曝光时间过长,如果拍摄对象是汽车这样的快速移动物体,图像可能发生扭曲,而且功耗过高,不适合用于计算机视觉。而全局快门的原理则完全不同,它是一次拍摄整幅图像,所有像素同时曝光。而且成像效果准确,曝光时间短,功耗也低,未来计算机视觉将走向全局快门。

  针对这一市场需求,ST推出了两类产品:一类是VD55G0,像素为40万;另一类是VD56G3,像素为150万。林国志补充说,这两类产品拥有三大优势:首先是传感器 940nm 具有最高的量子效率,这会带来极高的 NIR 敏感度;其次,正方形传感器的分辨率与镜头形成最佳匹配;最后,ST的传感器拍摄时间很短,在确保准确成像的同时降低系统功耗。

  需要指出的是,卷帘快门像素点常见的在1.1微米以下,而全局快门通常在2.2微米以上。因而ST亚太区影像事业部技术市场高级经理张程怡分析,在传统的消费照相、影像领域,卷帘快门传感器应当还是会大受欢迎的。而且,汽车ADAS或后视镜仍将以卷帘快门传感器为主,但在驾驶者及乘客监控、汽车娱乐信息系统以及汽车安全等领域,全局快门传感器将得到大量应用。

  基于全局快门传感器的优势,其在消费、工业、汽车等不同领域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但显然,不同行业对图像传感器的需求不同,需要分而治之。张程怡指出,对于智能家居的应用需要考虑周全,因为用户并不希望摄像头全天候地监视,但又需要传感器带来的舒适感。针对此,ST的全局快门传感器开发了一系列人机交互的功能,如人数统计、人脸识别等。

  在笔记本和PC领域,张程怡认为,应用全局快门技术的意义在于可以进行面部识别、手势控制、眼动追踪、舒适度监测和隐私保护。此外,ST还提供ToF和ALS产品,可进行存在检测、电池续航、屏幕亮度自动调节和隐私保护。

  不得不说,智能汽车对摄像头的需求发展迅速。据Yole统计,2021年底车内摄像头的市场渗透率约为 10%,而到2024年则将达到50%。

  在车内摄像头领域,车辆评估标准体系Euro NCAP 将车内监控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另一类是客舱/占用监控系统CMS/OMS。客舱监控+驾驶员监控二合一系统是将CMS、OMS和DMS进行结合,用单个摄像头同时支持RGB和NIR。

  据介绍,第一代包括四类产品:VD5661A具有160万分辨率,大多数都用在DMS。VD5761A具有230万分辨率,因为属于Mono也可用于DMS。此外,还有采用彩色RGB的 VD6763A和RGB-NIR一体化的 VD1762A。张程怡谈到,这些产品有三大优势,一是高对比度,能够输出对比度极高的图像意味着能够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二是RGB和NIR的数据管理做到非常灵活。三是高动态,从而在亮暗环境下也能获得清晰的图像。

  第二代产品 VB56G4A具备150万分辨率,大多数都用在驾驶员监控,拥有三大优势:首先是高灵敏度,NIR的高灵敏度意味着无需强劲的 LED 光源,因为LED耗能会带来更高的功耗;其次是传感器面积小,意味着摄像头模组也能做到更小,安装在各种机械装置内部更容易;最后是集成智能自动曝光算法,无需人工操作。

  “未来ST将在像素尺寸持续缩小、功耗优化以及算法、工艺层面不停地改进革新和整合,进一步拓展市场。”张程怡最后强调。

  可以说,ST全局快门传感器具有其专有的像素技术、更高的方形分辨率以及多种嵌入式计算机视觉功能,可全面满足计算机视觉应用要求。而且,ST提供的不单单是全局快门技术,也可提供飞行时间和环境光传感器等光学技术,客户可通过你自己的需求,将这些不一样的产品整合在各类场景应用中,适应未来的应用需求。

  苹果公司宣布,其全球供应商在去年使用的清洁能源翻了一番有余。在中国,加入Apple清洁能源计划的供应商过去一年增长了近75%。共有55家中国生产合作伙伴承诺仅使用清洁能源,代表了几乎所有总部在中国的Apple的主要供应商。

  共有 55 家在中国的生产合作伙伴承诺仅使用清洁能源,较 2021 年增长近 75%

  北京 — Apple 今日宣布,其全球供应商在去年使用的清洁能源翻了一番有余。目前,总计承诺未来几年使用的近 16 吉瓦清洁能源中,已有超过 10 吉瓦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在中国,加入 Apple 清洁能源计划的供应商过去一年增长了近 75%。共有 55 家中国生产合作伙伴承诺仅使用清洁能源,代表了几乎所有总部在中国的 Apple 的主要供应商。

  Apple 正在持续与全球供应链合作,加速并支持合作伙伴转用清洁能源。截至目前,已有 213 个主要生产合作伙伴承诺使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生产所有 Apple 产品。2021 年, Apple 供应链中已经并网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避免了 1390 万吨碳排放当量,相当于一年内减少 300 万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在中国,去年有 23 家新的供应商加入到了该计划中。这这中间还包括此次新加入清洁能源计划的深圳恒创睿能环保科技,它将在闭环回收流程中使用清洁能源。

  “我们很高兴能与本地公司合作,支持他们的绿色转型。” Apple 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表示,“Apple 致力于引领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并保护我们共同的珍贵资源。”

  中国公司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许多公司建造场内太阳能装置,例如 MFLEX 公司在江苏,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河南和江苏等地铺设太阳能系统。2018 年,Apple 启动了中国清洁能源基金,通过这一种创新方式加速推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进程,借助该基金,许多供应商接触到了更多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通过这项同类首创的投资基金,Apple 及其供应商已共同投资了 465 兆瓦清洁能源。

  除了 213 家供应商的清洁能源承诺,Apple 还在世界各地直接投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包括在中国及日本的近 500 兆瓦的太阳能与风能项目,以此作为上游减排计划的一部分。为支持企业转用清洁能源,Apple 与它们分享了数据,并面向不同市场的公司可以提供因地制宜的培训材料。这些资源协助全球各地的企业加速采用新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高云半导体荣获“2024年IC风云榜——年度智能汽车产业链最受机构关注奖”

  【公布】华润微LED驱动系统相关专利公布,可减少损耗;小米视频通话相关专利公布,可有效提高质量;中国银行申请指纹识别专利

BBV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